(以前曾在Yahoo部落格寫過這個德國朋友的故事)
這個當時只有十三歲的一個小男生長得很高
記得當英國爸媽告知會有一個德國男孩子搬來的時候
我跟Patrice站在我的窗簾後,攤頭攤腦的往外盯著
一直到他到了,走進了前院的矮鐵門
從二樓往下看,我們兩個一臉疑問的說:『他是十三歲嗎?』
大概是德國人都很高吧~
害羞的他第一天坐在餐桌上跟我們大家一起吃晚餐
細細的聲音自我介紹著
他叫Sascha,來自德國北部布來梅Bremen 附近的一個小鎮
身旁的小朋友們開始機哩瓜拉的一直問著他問題
這個時候我注意到了家裡十二歲的Emily好像也平常害羞了些~(真可愛)
他說他十六歲的哥哥住在另一個住宿家庭
他們的爸媽希望他們兩個可以分開住,如此一來才可以好好的練習英文
第一次離家,雖然害羞了些,不過小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機會練習獨立
(有時候在想,當時還小的我們到現在也都是跑過很多國家的人了)
看到他害羞的樣子,我那時候就決定adopt him!
把他當弟弟一樣照顧!
從我們家走到學校需要四十分鐘
所以我幫他畫了一張非常詳細的地圖
每一個轉彎、每一個地標、每一條路名
看著地圖,他很開心的說他都沒有迷路,很順利的到達學校!
之後,除了上學之外,我也都會拉著他跟我出去跟朋友碰面
看電影、吃東西、在市區晃、溜冰等
他的哥哥Thomas有時候會跟我們一起去
(有一次哥哥在市區裡被打一拳,因為那一年世足英國輸給了德國)
十六歲的哥哥很照顧弟弟,不過因為住在不同的家庭
所以他們也都有自己的朋友
我跟Sascha喜歡在二樓的客廳喝茶、吃點心、看電視
有時候他(跟另一個西班牙學生)也會跑到我的房間看東看西的
雖然他的英文不是非常的流利
但是他都是非常努力的在跟我溝通
我始終記得當他聊到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納粹的惡行
(幾年後,我也終於有機會跟他們兄弟倆去拜訪柏林外的一個集中營)
他說他們並不會忌諱聊起這方面的事情
因為這都是事實
跟世人聊起才能讓大家了解這是他們德國的錯誤
而他們也能夠知錯能改
在學校的教育不斷的提醒新一代要從他們歷史上的錯誤改過
所以這樣的事情不會再重複~
而不是刻意的去隱瞞,美化他們殘忍的錯誤
對這一點,我很佩服他們勇於認錯,並且努力改過的做法
連一個十三歲的小孩都能夠如此清楚的告訴我們
(歷史及整個事件的緣由)
不會因為丟臉而去遮蓋或扭曲事實~
當Patrice離開時,我、英國爸爸還有他,坐回了車子
靜靜的在半夜十二點多開回到家
英國爸爸說:『你們如果還睡不著,那要不要泡個茶、拿些點心去二樓客廳去聊聊?』
情緒才慢慢緩和的我問了他要不要喝茶
善解人意的他微笑著說:『好啊!』
坐在地上、背靠著沙發
從東聊到北,從德國聊到台灣
聊到朋友、聊到家人、學校
喝著那一壺熱熱的奶茶,手裡拿著餅乾
我們就如此的聊到早上六點
直到英國爸爸又起床了:『你們整晚都沒睡?』
我們兩個笑笑說:『對啊!得趕快去刷牙洗臉上學了!!』
就是這樣體貼的一個大男孩~
(我們的友誼也就如此的一直維持到現在,也二十多年了)
透過他,我認識了他的哥哥
也透過他們兩個,我見到了他們的父母
讓我像個女兒般的歡迎我住在他們德國的家
也認識了他們那一大家族,可愛的叔叔阿姨(the laughing aunt we call)!
(之後的幾年裡,我也陸陸續續的去拜訪他們過三次,每一次都讓我感到很幸運可以認識他們一家人~)
很慶幸的,在那時候的聯絡方式如此的不方便之下
我們還可以這樣子的保持聯絡
簡單的書信、親筆寫著一字一句如此的聯繫
記得總是擔心是否信會不會寄掉、不見、沒收到
住址改了沒有
(他們家的住址二十多年來始終沒有改變,倒是我的住址、國家一直不斷的在更換~)
可以保持二十多年的友誼不簡單
尤其是長距離的友情、分隔兩地的友誼
簡短的一封信敘述了每個人的近況
幾張相片讓你會心一笑~
看到他們真好~
謝謝你~Sascha,將我帶入你的家庭,讓我認識了你的家人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