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常在想,『流浪』這兩個字的意義是什麼
喜歡將旅行視為(稱為)『流浪』的人應該就是喜歡那種感覺吧
『隨(浪)而任意飄(流) 』、無拘無束、沒有定所、期待充滿未知的旅程
流浪給人一種孤獨、被迫隨性的感覺
這個字眼是年輕人的專用名詞
我們有聽過六七十歲的人眷戀『流浪』嗎?
『流浪』感覺是去體驗外地人生的酸甜苦辣、認識自己的耐力、挑戰自己的能力
而這裡所指的『外地』又通常是指台灣以外的區域
踏出自己文化、語言外的 comfort zone 來挑戰自己、認識外面的世界
自己在外面到處亂跑了好幾年
我從來沒想到自己是在流浪
流浪感覺好像有點滄桑(一種頹廢美)
『浮萍、沒有扎根的植物、隋風漂流』等字眼都是別人曾用在我身上的形容詞
那是剛開始,在我十幾歲的時候
扎了太多的根,有了許多的牽掛之後,你會變的流連忘返、無法離開、重複的得與失讓你覺得當『浮萍』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
二十歲之後,你學到了錯失了扎根的機會是一種失去、錯過了認識這個世界的機會
好在我沒有浪費很多的時間在當『浮萍』
在每一個待過的地方,我努力的扎根
在每一個待過的地方,我也擁有了只屬於我跟它的特殊關係與記憶
身旁所有的朋友及過客都是讓每一段歇腳處充滿回憶的最大因素
輕描淡寫的相遇、或是心靈相繫的友誼
我的腦海裡還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他們每一個人的表情
每一個眼神、每一個笑容、每一個動作
Picture taken at the Rose Garden in Topeka
我不知道我算是流浪過嗎?
但是我知道我現在已經沒有權利去流浪
也不知道有無去流浪的機會
如果我有機會出去看看時,我會非常用心的去體驗
當我想到,如果可以帶著小布熊去看過以前我曾經踏足過的地方
那對我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夢想
我希望他可以經由這個方式來認識媽媽的另一面
一個曾經看過許多、但仍舊是一個渴望看更多、體驗更多的媽媽
一個 passionate dreamer